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委员风采
搭建宁港“连心桥” 共绘青年“山海情”——访港区自治区政协常委,香港和富社会企业执行总监、中华青年交流中心(香港)有限公司总裁蔡德升
2025-11-25 09:14:19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        蔡德升参加自治区政协组织的区情考察。(图片拍摄于2025年1月)

  从创业开拓到投身志愿服务,从关注青年成长到深耕教育领域,蔡德升始终奔跑在社会服务的第一线。作为港区自治区政协常委,香港和富社会企业执行总监、中华青年交流中心(香港)有限公司总裁,他始终心怀祖国,以推动青年交流与发展为己任,在成人达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

  从商海精英到公益先锋

  1997年,刚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的蔡德升,受到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触动,选择回香港发展。“那是祖国的召唤,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。”蔡德升说。

  回到香港后,蔡德升先后任职于太平洋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,后来创办了自己的企业——太平洋资本策划有限公司。乘着香港回归后经济腾飞的东风,蔡德升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事业有成后,蔡德升也曾一度沉浸在小有成就的生活中,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那是在一次社交场合,他遇见了著名慈善机构——和富社会企业的创办人李宗德博士。

  “我们初次见面时,李宗德甚至没问我的名字,就指着面前的两杯水对我说:‘你知道吗?参与了兴建堤坝的人,更能品味出水中的甘甜’。”这句话让蔡德升开始思考:在享受社会资源的同时,自己应该为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?

  2002年,蔡德升以志愿者身份加入了和富社会企业。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机构不仅从事慈善工作,更是一个提供多元服务的协作平台,服务范围涵盖青年发展、教育、环保、家庭服务等领域,创立至今已累计帮助超过25万人次。

  从此以后,蔡德升坚守着“人和家富 民和国富”的理念,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社会服务前线。无论是关爱弱势群体,为困境家庭送去生活物资和温暖,还是参与社区建设、投身于青少年教育项目,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蔡德升都全身心地投入,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。2016年,他正式接管和富社会企业,继续秉持以人为本、凝聚力量的使命,号召更多各界人士加入社会服务行列。

  “看到受助者脸上的笑容,那种满足感是任何商业成就都无法比拟的。”蔡德升说,从见证历史的企业家到服务社会的践行者,他用20年的坚持,诠释了“施比受更有福”的真谛。

  创新交流模式 深耕宁港青年交流

  “越出国,越爱国。”这句在海外学子间广为流传的话语,正是蔡德升早年留学经历的生动写照。年仅10岁他便远赴澳大利亚求学的他,在异国他乡深切体会到向世界展现真实、立体中国的重要性。这段特殊的海外经历,不仅铸就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,更坚定了他推动香港青年与内地交流的信念。

  回香港发展的20余年间,他深切体会到:“在每一个关键时刻,祖国始终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。”在他看来,培养爱国者的关键,在于通过扎实的交流让香港青年深入了解祖国。

  作为港区宁夏政协常委、中华青年交流中心(香港)有限公司总裁,蔡德升始终将推动宁港两地青年交流作为重要使命。今年7月,他参与组织“‘爱我中华’青年大汇聚火车团”活动,带领300名港澳台及内地青年来到宁夏考察交流,同时推动50名宁夏优秀学生赴港开展夏令营,实现了两地青年的双向互动与深度交融。

  蔡德升还特别注重实践型交流项目的开拓,他创新推出“宁夏非遗文化青年交流”活动,连续多年组织香港青年深入宁夏当地企业和机构,通过体验内地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。这些香港青年在实习期间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,拓宽了职业视野,更与内地同事建立了深厚友谊。更重要的是,通过实习这种经历,香港青年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内地的社会文化和发展模式,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国家的文化认同感,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个人的发展方向,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。

  在蔡德升看来,青年交流不仅要“走进来”,更要“融进去”。他推动的交流项目特别注重让香港青年深入了解国家发展战略,帮助他们在认识国家发展蓝图的过程中,找到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的结合点。从文化体验到实践锻炼,从短期交流到长期合作,他不断创新交流模式,拓展合作领域,让宁港青年交流之路越走越宽广。

  “今后,我将继续深化宁港青年交流的内涵与形式,推动两地青年在更广领域、更深层次开展合作。”蔡德升说,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互动,必将进一步增进两地青年的相互理解,促进文化交融,为培养爱国爱港新一代、推动“一国两制”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。

  立足香港、心系宁夏,蔡德升的坚守与深耕,既是个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,更是宁港两地协同发展的鲜活注脚。他将继续以社会服务为纽带、以青年交流为桥梁,既立足香港优势为宁夏社会经济发展引入资源、搭建平台,又依托宁夏发展机遇为香港青年拓展成长空间、创造合作契机,在推动两地产业互补、文化互鉴、人才互通中实现互利共赢。(记者 罗 鸣 文/图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